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21篇
  免费   3471篇
  国内免费   7748篇
林业   9013篇
农学   11782篇
基础科学   6768篇
  12144篇
综合类   19609篇
农作物   3483篇
水产渔业   2556篇
畜牧兽医   9450篇
园艺   2143篇
植物保护   449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620篇
  2022年   1623篇
  2021年   2550篇
  2020年   2451篇
  2019年   2255篇
  2018年   1622篇
  2017年   2313篇
  2016年   2370篇
  2015年   3101篇
  2014年   2938篇
  2013年   3682篇
  2012年   4278篇
  2011年   4773篇
  2010年   4517篇
  2009年   4280篇
  2008年   4157篇
  2007年   4174篇
  2006年   4043篇
  2005年   3578篇
  2004年   1725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152篇
  2001年   1320篇
  2000年   1574篇
  1999年   1870篇
  1998年   1886篇
  1997年   1571篇
  1996年   1432篇
  1995年   1354篇
  1994年   1181篇
  1993年   1126篇
  1992年   946篇
  1991年   792篇
  1990年   675篇
  1989年   580篇
  1988年   446篇
  1987年   265篇
  1986年   168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41.
为探究雏鸭重组禽流感(H5+H7)三价灭活苗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将试验分为A组(种鸭免疫H5N1 Re-11+Re-12株、H7N9 H7-Re-2株、H5N2疫苗)和B组(种鸭免疫H5N2 rSD57株+rFJ56株、H7N9 rGD76株疫苗);选其孵化后的雏鸭各300羽,分别于1、7、14、21、28日龄时采血,每组随机采集100份样品,通过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各亚型母源抗体在1日龄时平均滴度均达最高水平( 7.27log2),且离散程度低( 0.22)。两组雏鸭的禽流感母源抗体阳性率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下降,7日龄时,平均滴度在4.26log2以上,群体抗体阳性率在76%以上,其中B组阳性率略高于A组;14日龄时,平均滴度都下降到2.55log2以下,群体抗体阳性率下降到25%以下;21日龄时,平均滴度均在0.43log2以下,群体抗体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结果表明,高抗体水平种鸭能够使后代雏鸭具有较高水平的禽流感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保护时间较短,重组禽流感(H5+H7)三价灭活苗的最佳首免时间为7~14日龄。本研究为鸭禽流感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2.
为了解安徽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免疫状况及流行趋势,2016—2020年采用间接ELISA和荧光RT-PCR方法,在代表安徽省不同区域的3个定点监测县,随机采集21个规模化猪场的1 190份猪血清和1 189份猪扁桃体样品,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并统计分析时间、区间、群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1.26%,连续5年每年均有病原检出,平均病原样品阳性率为16.82%;5年内,免疫抗体合格率和病原阳性率呈波浪状变化,2019年抗体合格率最高(92.78%),而2020年又降至70%以下;中小型场抗体合格率偏低,而病原阳性率偏高;皖中地区定点监测县的抗体合格率最低(不足70%),而病原样品阳性率最高(接近30%);保育猪、育肥猪抗体合格率偏低(不足80%),而保育猪、哺乳仔猪病原样品阳性率偏高(超过28%);灭活苗免疫猪群的抗体合格率最高(90.56%)。结果表明:安徽省3个定点监测县的HP-PRRS免疫效果较好,但抗体保护水平不稳定,病原污染面广、流行时间长。建议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流行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防控策略,将中小规模养殖场尤其是保育猪、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群作为防控重点。本研究为HP-PRRS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3.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创建无疫小区的背景、优势和意义,结合10年来指导企业创建无疫小区的工作实践,指出基层兽医管理部门和企业在创建无疫小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9条措施,以期对今后无疫小区创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解宁夏吴忠市畜间包虫病流行范围及防治效果,科学规范指导下一阶段包虫病防治工作,2020年对吴忠市5个县(市、区)采用基本情况调查、实验室抽样检测等方法进行了畜间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犬粪样品1 861份,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阳性率为0.75%;抽检羊脏器4 027份,棘球蚴感染率为0.22%,有3个县区检出感染;检测牛脏器1 207份,棘球蚴感染率为0.17%,仅1个县检出感染。3个免疫试点县区中,同心县新生羔羊免疫率较低(36.18%),而羊棘球蚴感染率最高(0.66%)。统计分析显示,犬棘球蚴感染与牛羊感染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吴忠市畜间包虫病控制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棘球蚴感染,需要继续做好牛羊饲养管理和犬只驱虫,加强包虫病防治宣传,在重点地区大力推广包虫病疫苗免疫,逐步净化包虫病。本调查为该地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和净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5.
《格桑花开》是首次以情景剧形式进行人兽共患病防治宣传而拍摄的科普影片。影片开播后,各省组织农牧民,通过集中播放或自行观看等方式进行防治知识宣传。为评价《格桑花开》的宣传干预效果,播放1年后,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4省区抽取农牧民进行包虫病防控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的基线调查相比,养殖户的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上升了8.4%、16.5%和15.2%,各调查省区干预后的平均得分均有提升。结果表明,在文化水平偏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较多的地区,用情景剧方式对动物疫病进行防治宣传教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6.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为确定云南省曲靖市某猪场新生仔猪出现呕吐、腹泻和高死亡率的病因,采集病死仔猪肠道、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病料,处理后提取病原核酸,通过RT-PCR进行导致仔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仅PEDV核酸阳性,其他病原均为阴性。对检出的PEDV阳性样品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阳性样品N基因与河北的T10-HB2018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7%;与疫苗株AJ1102和LW/L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4%~97.5%,在同一个分支上,均属于基因II群;与经典毒株CV777株核苷酸同源性略低,为95.7%。结果表明,引起该仔猪群腹泻的主要病因为PEDV感染,流行毒株未发生变异,当前疫苗对其防控有效。依据分析结果,该场采取PEDV疫苗紧急免疫,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猪群腹泻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7.
为提升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积累检测经验,以更好地开展非洲猪瘟检测,2020年7月,参加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项目。本次比对同时选用《非洲猪瘟检疫技术规范》(SNT 1559—2010标准)中的普通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商品化试剂盒,对5份验证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和结果比对。比对发现,3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样品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结果满意。此次比对确认了实验室现有检测方法能够满足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日常检测需求,同时提升了实验室人员的检测能力,积累了检测经验,可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8.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I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I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为了解湖南省猪圆环病毒(PCV)流行情况,采用荧光PCR方法,对来自湖南省14个市州的821份临床病料和屠宰场猪淋巴结样品进行PCV1、PCV2、PCV3和PCV4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在821份样品中,PCV阳性检出率为88.06%(723/821),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CV2(81.49%)、PCV3(33.98%)、PCV1(8.04%)和PCV4(1.10%);278个样品存在两种及以上的PCV混合感染,以PCV2+PCV3混合感染最多,占82.01%;在地域分布上,PCV1、PCV2、PCV3在湖南省各地区均有分布,而PCV4分布范围较小,感染率低。结果表明,湖南省内PCV流行较为普遍,4种基因型病毒都存在,但以PCV2流行最为广泛,需要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950.
2020年5月,江苏省某养殖场饲养的220只山羊疑似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共死亡25只。为鉴定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复合群类型,采集大肠、小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试验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该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呋喃唑酮敏感;该菌能造成小鼠发病死亡。此次从临床发病羊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在国内较为少见,截至目前未见类似报道,本研究为避免此类疫病的临床误诊以及做好该病防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